恩佐娱乐
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的最高峰,地处宁绍台三市交界处的摘星岭,毗邻望海岗,海拔954米,因形似虾脖而名虾脖尖,也谐音为蟹背尖。
绵延摘星岭的最高峰,也是天台山脉在宁波境内的第一高峰,因此也称为摘星峰。
2001年,宁海县旅游局与澄深寺合作,在山巅立碑:“宁绍台界第一峰”,本意是指三市交界地带的第一峰,但还是遭到了台州或是绍兴人的抵制,因为台州市和绍兴市内的第一高峰都超过千米,号称“第一峰”言过其实,因此当年立的石碑已被人砸碎,路标也被破坏。
摘星岭东侧,从望海岗往南分出了一道山岭,从深坑仑、大岭、上辽岗一直向南延伸,与摘星岭双峰并峙,因此这一带原属双峰乡。
双峰之间的狭长带状谷地中,有个村庄名叫澄深村,解放前原名长大楼,和长丘等村,原是天台县大同乡最大的村庄,但是中间有新昌的属地相隔,因此属于天台县的飞地。
宁、绍、台交界的三角地带,解放前较多村落互为飞地,属于典型的“三不管”偏远山区。
1949年8月解放后,这一带的新昌县飞地逐步、张辽、杨染等十多个村庄,400多户村民,统一划属台州宁海县,从绍兴人变成了台州人。
1951年底,台州天台县的飞地澄深、长丘等村,也划属台州宁海县,天台人变成了宁海人。
1952年10月,宁海县脱离台州,划属宁波管辖。
1956年设立双峰乡,包括了原台州天台、绍兴新昌及宁波宁海三市三县的属地,因此民间称为“三拼”双峰乡。
2004年,长大楼、庙头、田下尾、长丘、大岭头五村合并为澄深村。
村民有张、俞、陈、胡、董等姓,张氏始迁祖是明总宪张文郁之后,避乱从天台茂园辗转迁徙而至。
俞氏迁自宁海县深甽镇马岙村,是新昌五峰俞氏后裔。
陈氏迁自深甽镇龙宫村,胡氏迁自黄坛镇榧坑村,董氏迁自新昌董村一带。
解放后迎来了人口生育高峰,村庄规模快速扩大,房舍整齐,再也不是当年隐藏深山中的飞地模样,到了近三四十年,年轻人都已进城工作和生活,村中仅有少量老年人留守,冷清落寞。
澄深村,因为澄深寺而名,号称隋代古刹,其实始建于宋景德四年,即公元1007年,清光绪二十三年重修,为天台72寺之一,解放后属于宁海县,六七十年代被毁,现存之寺为近年重建而成。
山门口两株古柏挺立迎客,还有八百多年的南方红豆杉,经历岁月沧桑。
山高路远,如今已经无人值守。
穿过澄深村的城松线公路,从宁海县城通达望海岗下马岙村后的松木岭,因此称为城松线,沿途经过黄坛水库、西溪水库、留五扇村、竹亭观景台、弘杨村、中央山村、榧坑村、澄深处、望海岗,在松木岭与G527国道公路并线,经马岙、龙宫、雁苍山瀑布等地,是宁海县内的最美自驾环线游线路。
经常看到各地把成片的山头开辟为田,其实如果能把农村荒芜的田园恢复利用已足够!
流经澄深村的大松溪,发源于望海岗,源头有松木岭,周围松树成林,溪畔有大松山,故名大松溪,流经澄深村、榧坑村,下游就是著名的浙东大峡谷景区,与清水溪、浑水溪,三溪汇流为白溪水库。
大松溪沿线,夏日溯溪戏水好去处。
从澄深村走古道可登临摘星岭,以其高峻可摘星而名,古道一边可通往台州市天台县石梁镇,另一边可通往绍兴市新昌县小将镇,当地人称为三府界,岭上有国务院1997年立的宁绍台界碑。
城松线、榧大线、G527公路修通后,古道落寞,只有户外登山爱好者偶尔匆匆走过。